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转发鹰潭市科协关于推进“互联网+科协”工作实施意见
来源: | 作者:海洋 | 发布时间: 2015-06-25 | 5176 次浏览 | 分享到:
鹰科协字〔2015〕17号

各县(市、区)科协,市龙虎山景区管委会文化教育局,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协,各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企业科协,机关各部室:

为深入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江西省科协推进科普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创新工作方式和科普传播手段,增强科协工作影响力,促进全市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现就推进“互联网+科协”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目标,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不断提升科协工作水平,为建设富裕秀美宜居和谐鹰潭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科协工作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科协各项工作之中,提高科协工作的创新力和实际效能。坚持大联合、大协作原则,鼓励社会参与,运用市场机制,整合社会资源。抓住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时机,弘扬“开放、共享、协作、参与”的互联网精神,各县(市、区)科协、学会(协会、研究会)各部室协同创新,积极发挥各级科协组织职能作用,广泛发动和鼓励社会力量,尤其是要引导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参与“互联网+科协”建设。

三、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切实履行科协组织各项职能,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等,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互联网+科协”为引擎,推进科协工作思维、理念、模式及工作方式、形式、手段等创新。遵循“融合创新、互联互通、内容为王、以人为本、迭代发展”的总体思路,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完备、符合大众需求的“互联网+科协”体系。

四、具体措施

(一)互联网+科普

聚焦科普需求丰富科普内容,创新科普表达和传播形式,运用多元化手段拓宽科学传播渠道,强化科普信息的精准推送,实现科普传播的信息化、数字化。市、县两级科协要分期建成“科协网站(页)”、“微科普”(含“微科技馆”)、“互联网科普基地”、“互联网社区科普大学”、“网上远程培训基地”等设施,按区域布置一批网络接收终端。

1.聚焦科普需求丰富科普内容。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使科普内容更加丰富、形象、生动,满足不同受众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使科普更具观赏性、趣味性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各级科协组织、学会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的作用,借助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围绕公众关注的卫生健康、食品安全、低碳生活、心理关怀、应急避险、生态环境、反对愚昧迷信等热点、焦点问题开展科普传播。

2.创新科普表达方式和传播形式。各级科协组织、科技团体要结合区域、领域特点,充分发挥团队优势,顺应互联网时代科学传播视频化、移动化、社交化、游戏化等发展趋势,综合运用图文、动漫、音视频、游戏、虚拟现实等多种形式,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探索推进科普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从一屏到多屏、从平面媒体向全媒体的融合转变,不断推出更多有知有趣有用的科普精品。

3.运用多元化手段拓宽科学传播渠道。各级科协组织、学会要坚持借助和自建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和借助现有传播渠道开展科普传播。积极拓宽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科学传播渠道,运用微博、微信、社交网络等开展科学传播,促进实体科普阵地、科普场馆的数字化,带动以社区科普大学网络化为重点的社区科普信息化建设,推动以农村实用技术远程教育为重点的农村科普信息化,让科学知识在网上流行。

4.强化科普信息的精准推送。各级科协组织、学会要依托大数据,采集和挖掘公众需求数据,做好科普需求的跟踪分析,针对本地区、本领域科普受众群体的需求,通过点对点、点对面的传播方式,定向、精准地将科普文章、科普视频、科普动漫、远程科普教学等科普信息送达目标人群,满足公众对科普信息的个性化需求。

(二)互联网+学会

以“科协网站”、“微科普”为网络基础平台,建立“网上学会”、 拓宽学会成员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台,丰富学术交流内容,创新学术交流方式,推进院士工作站网络接轨,提升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水平。

1.丰富学术交流内容。运用现代互联网手段,更加精准的掌握科技前沿、科技热点,了解学术交流动态,为丰富学术交流内容提供参考。

2.拓宽交流、服务平台。积极完善网上“科技人才库”建设,通过开设互动微博、微信等建立市级统筹的科技交流平台,鼓励学会建立针对性强的专业化学术交流平台,实现学术交流的互联互通。

3.创新学术交流方式。利用在线交流平台,通过举办在线学术交流、学术辩论、在线专家课堂等实现学术交流线上线下的交互统一。

(三)互联网+党务、政务

运用“科协网站”、“微科普”及网上办公平台、信息交流平台,推动网络调研、信息发布、党务政务公开、项目落实及无纸化办公,实现行政效率的有效提升。

1.搭建互联网党务平台。及时发布党务信息,强化网络监督,确保党务工作公开透明;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微课堂、学习研讨、辅导宣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做好党员培训工作;加强党员教育、交流、沟通,做好党员服务工作。

2.运用网上行政办公系统。实现文件收发、转办、处理、存档、查询的无纸化操作,利用系统优势实现公文处理各环节跟踪问效。

3.搭建信息发布共享平台。在坚持保密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官方网站、电子信箱、云端数据等实现政务信息及时发布和资源共享。

4.搭建在线交流平台。通过在线交流工具,促进各级科协组织、各部室之间的及时交流,简化办事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互联网+科协工作组织领导机构,稳步推进“互联网+科协”建设,切实保障经费和人员投入。

2.加强统筹规划。要因地制宜制定互联网+科协项目规划,稳步推进“互联网+科协”实施,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互联网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共享机制,把分布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互联网人才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同时强化基层科协、学会等科协系统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及时更新知识、提升能力,适应互联网时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