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市建筑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市共有41家建筑施工企业,其中一级资质的3家,二级资质的19家,三级资质的19家,与兄弟地巾相比,存在着发展缓慢、资质低下、结构单一,素质偏低等问题,如何使我市建筑施工企业队伍有所扩大,实力有所增强,素质有所提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目前,困扰我市建筑业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集中度不高、竞争力不强
我市建筑企业规模还是小而散,资质等级低,难以做大做强。由于受资金、技术实力,特别是高层次建筑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制约,企业资质等级长期得不到提升,几年、几_卜年都在低等级档次徘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除一些小型住宅工程、小的公建项目中尚能占有一点市场份额外,很少能在“高、大、精、尖、难、新”项目中和外地优势企业展开一拼。
(二)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近年来,我市各级行业管理部门运用手中掌握的“法、责、惩、关”等手段狠抓落字,费了很大力气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建筑市场的现状看,仍然难以乐观。
(三)建筑业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市场准入门槛比较低,中小规模企业占有绝对比例,且从业人员中高级技术人员占总量的比例很小,技术力量显得不足。虽然近几年我市有关部门采取多渠道、多形式鼓励施工企业干部职工学技术、学文化,企业电舍得花血本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专门教育、岗位培训,造就批人才。但是,毕竟由于建筑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工作滞后,适应不了基本建设发展速度和市场对食业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加之人才结构上“软” “硬”比例失调,致使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奇缺成了矛盾的焦点。
(四)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制约建筑企业发展的瓶颈
建筑业为地方财政增加收入,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微利行业。虽然随着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持续增加,建筑总量越来越火,但同时,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现在我市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现象异常突出,“卖方市场”的局面难以在短时期得到改变,偏离建筑工程造价规律的让利、压价、垫资、拖欠工程款等,已使施工企业难有多少利润空间可言,致使许多企业发展难以为继。
资金实力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尤其是随着形势的发展,BOT、BT、EPC等国际通用的建筑承包模式将被广泛采用,许多工程将由施工企业局部甚至全部带资施工,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即所谓(EPC)“交钥匙”工程,如果没有资金实力做支撑,有了工程业务,也只能“望洋兴叹”了。建筑业发达地区的建筑业企业一是通过规模经营,自身积累了比较雄厚的资金实力;二是银行业大力支持,建立了银企合作机制;三是一些有条件企业通过上市,解决筹资问题。而我市的企业本来自身积累就少,上市又没有条件,因此,资金问题成为我市建筑业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做大做强我市建筑业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定位,确立建筑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为实现鹰潭超常规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四大一新”,的发展战略,但建筑业作为传统产业,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尤其是在带动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具有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应该解决长期以来一直把建筑业作为我市国民经济附属的认识定位,把建筑业列入第二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加以重视,像支持工业经济一样支持建筑业发展,切实加强领导,把加快建筑业发展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明确发展目标,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发展对策,积极促进建筑业健康、快速发展。
建议设立建筑经济发展专项基金,专项用于建筑企业资质晋升、创优夺杯、科技进步、人才引进等的奖励。
(二)尽快研究出台有关加快发展建筑业的政策措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市建筑业企业后劲不足,步履艰:难,发展缓慢,一些企业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和信心不足,因此,迫切需要出台有关加快发展建筑业的政策措施,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和激励,激发我市建筑业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决心。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建筑业发达地区就制定出台了扶持建筑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取得了先发优势,为此,我们要采取更优越的政策激励,以追赶他们快速发展的步伐。
(三)坚持“做大做强”方针,加快培育和扶持龙头骨干企业
龙头骨干企业是一个地区建筑业整体实力的标志,迅速做大做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是发展我市建筑业的战略需要。
建议市政府命名一批市建筑业龙头骨干企业,对被列为市重点骨干建筑业企业的,享受市委、市政府的扶持政策,重点加以扶持。
建议金融部门在融资、担保方面给重点骨干建筑业企业予以倾斜(目前鹰潭地区的四大国有银行对外开具的企业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都是100%现金再加30%的不动产作抵押),提高信贷额度,帮助他们解决开拓经营中的资金困难;对全市建筑业队伍实行合理规划、有序发展,建立劣势企业自动淘汰机制,引导低资质等级的企业合并或走向专业和劳务,不断提升产业的集中度。
(四)加快推进建筑业企业结构调整
大力引导和支持建筑业骨干企业向交通、水利、电力、市政、通讯等国家重点投资领域拓展,鼓励他们申请相关资质增项。支持建筑业骨干企业、勘测设计等单位跨领域经营,使之发展成为适应今后发展方向,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融资等能力的综合型大型总承包企业。鼓励钢结构、装饰装修、园林绿化、建筑智能、消防、环保、古建筑等专业企业发展。大力培育和扶持本土本乡的建筑劳务企业发展,为解决鹰潭劳动力出路提供有效途径。
建议财税部门对建筑劳务企业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有关部门对劳务企业资质申报给予优先,并积极开展建筑劳务工人的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安全防范意识。
(五)大力实施人才工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实施人才经营战略,鼓励支持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机制,大力营造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和氛围。
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对建筑业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适当奖励和有关政策支持:人事部门针对我市建筑业就业人员现状实际,积极丌展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培训,放宽职称评审条件,并允许具备多种专业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一人参评多项职称,满足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结合行业实际,积极开展各类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和操作人员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六)坚持“科技兴业”,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
随着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科技能力必将成为今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建设部即将出台新的资质标准,已将建筑业企业建筑科技水平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积极鼓励企业推广‘应用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流程,提高建筑业科技生产力水平。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成立QC小组,建立建筑科技研发中心,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专利和专有技术。引导建筑业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制定企业技术标准和施工工法,增加企业核心技术储备,提升企业技术层次。
建议设立建筑科技创新奖,奖励建筑新科技开发、应用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财税部门对建筑企业成立科技研发中心给予减免各项税收;行业主管部门把企业科技创新同企业评先进、工程评优、招投标资格预审加分等挂钩,以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
(七)加强行业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建筑行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涉及干家万户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平安、和谐和健康发展,所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坚持走“质量兴业”道路,积极鼓励建筑业企业创优达标。加强施工过程的日常监管,确保实物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工程招投标中的报价行为,实行综合最优价中标,坚决抵制恶意竞争行为;强化招投标后续管理,坚决打击“挂靠”、“肢解发包”、“层层转包”等不法行为。
建议设立企业创优奖,鼓励企业创优积极性;行业主管部门将企业创优同企业评先进、工程招投标资格预审等相挂钩。建议建立统一的招投标市场,无论是重点工程还是一般工程不得人为分割,一律进入规范的招投标市场。同时,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公平、公正、合理的招投标评标办法,引导企业合理报价。并制定外来(进鹰)企业备案管理办法,建立网络诚信体系,有效制止“围标、挂靠、转包”不良行为的发生。
(八)建立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制度,完善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诚信是市场交易的灵魂,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诚信体系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治本举措,也是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保证。
不良行为记录与公示制度能够促使企业将“诚信”的理念融合到经营管理活动中,也为全社会,特别是工程建设各方建立了一条了解交易对象诚信、履约记录的渠道,使其慎重选择交易对象,共同监督市场行为,最终在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作用下规范市场行为,促进整个市场的规范化运作。各地的实践也表明,不良行为记录与公示制度已成为加强建筑市场监管非常有效的措施。
建议出台《鹰潭市建设工程企业管理规定》,规范建设工程企业的经营行为,完善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促进建筑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建筑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家“十二五”规划再次凸现建筑业的战略地位。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促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快结构调整和推进体制创新,不断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大扶持力度和监管力度,做大做强本土施工企业,为鹰潭的经济发展贡献应有的一份力量。
(作者系:鹰潭市建设局副局长)
2012-09-03
2012-07-23
2012-07-23
2011-12-13
2011-12-03
2011-11-03
2012-01-03